您的位置: 首页 >投教学苑>投资者教育>详细内容

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 | 守护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 远离非法集资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6-29 14:01:26 浏览次数: 【字体:
你知道什么是非法集资吗?
你了解非法集资的套路吗?

如何才能让自己和身边人远离非法集资?


什么是非法集资


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非法集资行为需同时具备三要件:


非法性

“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为“一行两会一局”(“一行”是中国人民银行,“两会”是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一局”是外汇管理局)。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凡是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如吸收存款、公开发行证券、公开募集基金、销售保险等),都需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

利诱性

非法集资一般都许诺还本付息。正规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均不承诺保本保收益。

社会性

“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按照高法院《司法解释》规定,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集资。




四种常见手法
图片


图片




常见五大骗术
图片


图片



典型“四部曲”
图片

画饼

非法集资人会编织一个或多个尽可能“高大上”的项目。以“新技术”“新革命”“新政策”“区块链”“虚拟货币”等为幌子,描绘一幅预期报酬丰厚的蓝图,把集资参与人的胃口“吊”起来,让其产生“不容错过”“机不可失”的错觉。非法集资人一般会把“饼”画大,吸引眼球。

画饼造势

造势

利用一切资源把声势做大。非法集资人通常会举办各种造势活动,比如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现场观摩会、体验日活动、知识讲座等;组织集体旅游、考察等,赠送米面油、话费等小礼品;大量展示各种或真或假的“技术认证”“获奖证书”“政府批文”;公布领导视察影视资料,公司领导与政府官员、明星合影等;故意把活动选在政府会议中心、礼堂进行,其场面之大、规格之高极具欺骗性。

吸金

想方设法套取你口袋里的钱。非法集资人通过返点、分红,给参与人初尝“甜头”,使其相信把钱放在他那儿不仅有可观的收入,而且比放在自己口袋里还安全,参与人不仅将自己的钱倾囊而出,还动员亲友加入,集资金额越滚越大。

图片

吸金后就跑路

图片

跑路

非法集资人往往会在“吸金”一段时间后跑路,或者因为原本就是“庞氏骗局”而人去楼空,或者因为经营不善致使资金链断裂。集资参与人遭受惨重经济损失,甚至血本无归。



如何防范?

“四看三思等一夜”法

图片

四看

一看融资合法性,除了看是否取得企业营业执照,还要看是否取得相关金融牌照或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二看宣传内容,看宣传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担保、无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内容。三看经营模式,有没有实体项目,项目真实性、资金的投向去向、获取利润的方式等。四看参与集资主体,是不是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体。

三思

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二思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律。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

等一夜

遇到相关投资集资类宣传,一定要避免头脑发热,先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拖延一晚再决定。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



牢记“三要、三不要”
图片

要理性

不侥幸

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不是“圈套”就是“陷阱”。要坚守理性底线,想想自己懂不懂,比比风险大不大,看看收益水平合不合实际,问问家人朋友怎么看,不要被赌博心态和侥幸心理蒙蔽双眼!

要稳健

不冒险

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还可能是投资局,投一次就血本无归!要合理评估自身承受能力,审慎确定风险承担意愿,不冒险投资!

要警惕

不盲目

“收益丰厚、条件诱人、机会难得、名额有限”都很可能是忽悠,一定要警惕、警惕、再警惕!多留个心眼儿,绝不要听风就是雨,盲目“随大流”投资!




温馨提示

一是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息“保险”、高息“理财”,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


二是不被小礼品打动,不接收“先返息”之类的诱饵,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


三是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产品。不与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个人签订投资理财协议,不接收从业人员个人出具的任何收据、欠条。


四是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非法集资风险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及时举报投诉。

来源:佛山金融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